
Naraka Bladepoint 是 Steam 上玩得最多的十大遊戲之一。想像一下 PUBG 或 Counter-Strike,但純粹使用近戰武器。憑藉 免費模式 和付費化妝品,Bladepoint 僅在 Steam 上就積累了 300K+ 的玩家群。讓我們看看 Naraka Bladepoint 在高端 PC 上的表現如何,以及哪些圖形設置最昂貴。
要優化的 Windows/系統設置
- 啟用 Resizable BAR。
- 打開 Game Mode(遊戲模式)。
- 啟用硬體加速 GPU 調度 (HAGS) 和視窗優化。
- 使用 Windows「高性能」電源配置檔,並將 GPU 電源管理模式設置為相同模式。
- 如果您差點錯過 60 FPS 大關,請超頻您的 GPU。
- 確保使用正確的 XMP/EXPO 記憶體設定檔(如果可用)。
- 這是包含更詳細說明的指南。
Naraka Bladepoint: PC 系統要求
Naraka Bladepoint 的基本要求滿足一台 10 年歷史的 PC,配備 Intel 的第 4 代 Haswell(或 AMD 的推土機)和 GeForce GTX 750 Ti 或 Radeon HD 6950。此規範足以使用低質量預設以 720p 60 FPS 運行遊戲。

要獲得 1080p 的相同體驗,您需要基於 Intel Skylake 的 Core i7 或更新的 Core i5 以及 GeForce GTX 1060 6GB 或 Radeon RX 480。建議使用大約 50 GB 的 SSD 儲存空間和 16 GB 的主記憶體。
測試台
- 中央處理器: 英特爾酷睿 i9-13900KF。
- 母板: 華碩 ROG Maximus Z790 Hero。
- 冷卻器: 聯麗 Galahad 360.
- 顯卡: 英偉達 GeForce RTX 4090。
- 記憶體: 16GB x2 DDR5-6000 CL30。
- 電源: 海盜船 RM1000e。
解析度縮放和圖形質量預設
Naraka Bladepoint 與解析度的縮放效果很好。在我們的 GeForce RTX 4090/Core i9-13900K 系統上,使用最高圖形質量預設時,我們觀察到 4K 平均 88 FPS、1440p 和 1080p 平均 201 FPS。在所有三種情況下,我們主要受 GPU 限制。

圖形預設 顯示出類似的可擴展性,在從最高質量預設切換到最低質量預設時,平均性能提升 2.55 倍。中預設和低預設的性能相對相似,平均為 160到180 FPS。

Naraka Bladepoint:DirectX 11 與 DirectX 12?
DirectX 12 在 Naraka Bladepoint 中仍處於測試階段,它顯示。在 1080p 解析度下,DirectX 11 的速度提高了 30%,但在 4K 解析度下(您完全受 GPU 限制)的赤字減少到不到 10%。

完整的光線追蹤 (路徑追蹤) 性能
全光線追蹤將幀速率減 半,在4K解析度下將平均幀率從 128 FPS 降低到僅 65 FPS ,而這還是在品質模式 DLSS升級的情況下實現的。



禁用 光線追蹤反射可將性能提升 17%, 而光線追蹤照明可將幀速率提高 12%。後者支援光線追蹤全域照明,通過實施多個反射路徑追蹤來考慮漫射照明。


光線追蹤全域照明 會改變場景的色調和光照。它渲染高度詳細的環境陰影和漫射照明,光線滲出,並防止光線洩漏到封閉空間。光線追蹤照明在 植被、 室內和 被遮擋 的物體中最為明顯。


光線追蹤反射 不太明顯,主要影響水、鏡子和金屬等光滑表面。它們的射程有限,並且在處理複雜的幾何體時會產生 偽影 。遠距離物件反射使用 螢幕空間 數據進行渲染。
DLSS 4:光線重建
“永劫無間 (Naraka Bladepoint)”使用基於 DLSS 4 的光線重建(Transformer 模型),對性能產生了顯著影響。禁用它會使遊戲速度提高 16-17%, 但代價是噪點反射和漫射照明品質下降。



用於代替 DLSS 光線重建的 NRD 降噪器 會產生低解析度反射,容易出現過多 的噪點 和 偽影。它會侵蝕間接照明產生的更精細的幾何和顏色 細節 。


光線重建 對全域照明更有用
光照/全域光照
Naraka Bladepoint 在較高設置下具有高效的全域照明照明系統,而低和中設置則結合了預烘焙和實時技術。最高質量設置會顯著影響性能,使幀速率降低近50%。高 (High) 表示多產,平均比低 (Low) 少 15%。





屏幕空間反射和環境遮擋
Naraka Bladepoint 具有傳統的屏幕空間反射,可覆蓋螢幕上的反射,對性能有中度到高度影響。完全關閉反射可將 4K 解析度下的幀速率提高多達 10%。






在大多數情況下,環境光遮蔽(螢幕空間)是必須的。沒有它,遊戲看起來平淡無奇、毫無生氣且沒有深度。從高變為 「off」 會使幀速率增加 7%。




後期處理 & 抗鋸齒
後處理是應進一步分解為組成效果的設置之一。它通常包括運動模糊、景深、鏡頭眩光、泛光等。性能影響往往很小,但視覺方面也是如此。

消除鋸齒質量設置消除鋸齒技術的採樣率或覆蓋率,具體取決於您使用的是 TAA 還是 SMAA。兩者都是不夠的,我們建議堅持使用 DLSS 或 FSR 2。

體積照明和雲
Naraka Bladepoint 使用簡單的體積照明,對性能的影響最小。在大多數情況下,高質量設置將提供最佳結果,同時牢記性能。





體積雲 渲染高清 3D 雲,以 8% 的性能為代價提供更多的深度和蓬鬆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將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






陰影和效果品質
Shadow quality (陰影品質) 設置預烘焙陰影(陰影貼圖)的解析度和銳度。除非品質最低,否則您應該對任何選項都很好。渲染陰影對性能的影響不大,平均會降低 FPS 4-5%。






Effects quality 調整各種火焰/爆炸效果、英雄力量和其他華麗動畫的品質。除最高質量設置外,所有設置對性能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模型品質和鑲嵌
模型質量通過調整每個元素的多邊形數量來設置角色和 3D 渲染物件的幾何複雜性。較高的計數會產生光滑的表面,而相反的計數則會導致塊狀/尖狀物件。它對性能有中等影響,最低設置的幀速率比最高設置高8%。





曲面細分 與模型質量類似,不同之處在於它通過將給定的網格一遍又一遍地細分為更精細的網格來獲得相同的結果。這無需任何額外的資產或資源即可產生卓越的結果。它對性能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抗鋸齒和升級:DLSS & FSR 2
Naraka Bladepoint 現在使用升級后的 transformer 放大和幀生成模型。品質模式升級提供 41% 的提升,平衡模式提供 71% 的提升,性能模式提供 110% 的提升。

光線重建 在平衡和性能放大模式下至關重要。它去除了大部分雜色,但部分保留了塊狀偽影。







幀生成將基礎放大的增益提高到 70%,使用品質模式時 RTX 4090 的幀率提高到 114 FPS ,使用性能模式的幀率提高到 162 FPS 。奇怪的是,幀生成不適用於 HDR。







DLSS 往往在“平衡”和“性能”質量預設下產生 卓越的結果 ,因此 NVIDIA RTX 使用者最好使用它。FSR 3 可生成更清晰的圖像,但在處理複雜的幾何圖形和薄網格時 會丟失一些細節 。
紋理品質和VRAM使用方式
Naraka Bladepoint 在 4K“非常高”時使用高達 6.5 GB 的圖形記憶體,在“最低”質量設置下逐漸下降到 5.2 GB。QHD 或 1440p 需要略高於 5 GB 的最高品質,而 1080p 使用 略小於 5 GB。





Naraka Bladepoint 在 4K 下使用不到 9 GB 的圖形記憶體進行 路徑追蹤,使用放大後降至 7 GB 。較低的解析度將 VRAM 使用量限製為 6-7 GB。

Naraka Bladepoint:CPU 瓶頸
Naraka Bladepoint 主要受 GPU 限制,當使用“最高”質量圖形預設時,在 1080p 下表現出 8% 的 GPU 忙偏差,在 1440p 下表現出 6% 的 GPU 忙偏差,在 4K 下僅 2% 的忙偏差。降低圖形品質不會對 CPU 開銷產生顯著影響。

Naraka Bladepoint 的最佳設置
優化設置 | 高端 PC | 中端 PC | 低端 PC |
---|---|---|---|
解析度 | 4K (3840 × 2160) | 1440p (2560 x 1440) | 1080p (1920 x 1080) |
目標 FPS | 120 FPS/144 FPS | 144 FPS | 120 FPS/144 FPS |
紋理品質 | 最高 | 最高 | 最高 |
抗鋸齒 | 最高 | 最高 | 最高 |
陰影品質 | 最高 | 最高 | 最高 |
照明品質 | 最高 | 高 | 高 |
模型品質 | 最高 | 最高 | 最高 |
Ambient Occlusion | 最高 | 最高 | 最高 |
屏幕空間反射 | 最高 | 最高 低 | |
後處理 | 最高 | 最高 | 介質 |
效果品質 | 最高 | 最高 | 最高 |
鑲嵌品質 | 最高 | 最高 | 最高 |
升級(增強) | DLSS 或 FSR 2 品質 / 平衡 | DLSS 或 FSR 2 品質 | DLSS 或 FSR 2 品質 |
高端 (4K) | 中端 (1440p) | 低端 (1080p) | |
---|---|---|---|
CPU | 酷睿 i7-13700K/銳龍 7 7700X | 酷睿 i5-12600K/銳龍 5 5600 | 小於: 酷睿 i5-12400/銳龍 7 3700X |
GPU | RTX 4070 Ti Super/RX 7900 XT | RTX 4070/RX 7800 XT | RTX 3060/RTX 3060 Ti/RX 6600 |
記憶體 | 32GB(雙通道) | 16GB(雙通道) | 小於: 16GB(雙通道) |
